人民日报点赞重庆渝北:
守望相助,互助养老激发新风尚
《人民日报》7月14日第4版报道《多地探索健全县乡村衔接的服务网络——提升养老服务 守护幸福生活》
提升县级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在村庄建设老年乐龄中心、发展乡村互助式养老……近年来,多地积极探索,健全县乡村衔接的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吃过午饭,姚婆婆来到了邻居家,做起了义务护工,“邻里之间就是要互帮互助。”今年69岁的姚婆婆,是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的村民,也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在牛皇村,和姚婆婆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村有老年人286人,低龄老人照顾高龄失能老人,发挥守望相助的传统。”牛皇村互助养老专干张倩说。
老人们在一起闲话家常。杨青 摄
早些年,牛皇村邻里之间并非这么熟络,渝北区在部分村子探索互助养老机制之后,情况有了改变。渝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镇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作为养老专干,组建由养老专干、养老助理、互助养老小组、志愿者、社工等组成的互助养老服务队伍,充实养老服务力量。针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渝北区以村为单位,根据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布局村级互助养老点。
上任不久的张倩,张罗大伙儿一起开院坝会,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养老点,老人们时常坐在一起拉家常,还经常组织活动,精神上有了陪伴,生活也增添了乐趣。“很多老年人都是热心肠,现在有人组织,大家参与互助更加积极了。”张倩说。
村民展示“积分制度”。资料图
不仅如此,牛皇村还探索出一套“积分制度”。代缴水电费1分,帮助别人理发2分,春耕秋收协助农作2分……每月分数都会在展板上公示,积分还可兑换成肥皂、洗衣粉等日常用品。“物质奖励虽不丰厚,却也给大伙儿带来了正向激励。”张倩说。据统计,目前,互助养老积分制已经在渝北区11个镇推开。与此同时,渝北区已建成101个互助养老点,今年,将完成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