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6月份以来,区级相关部门派出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进驻我区各镇、各村,活跃在广袤农村的田间地头,深入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开启发展新篇章。
今天带大家走进大盛镇,认识青龙村驻村第一书记。
青龙村柑橘园一片郁郁葱葱。任天驹 摄
8月,高温酷暑来袭,大盛镇青龙村柑橘林的管护工作不容丝毫松懈。青龙村无人植保机飞防队忙前忙后,天上无人植保机低空飞行,地下割草机快速转动,村民们熟练地使用着智能农机设备抢抓生产。
这支植保队伍的发展壮大,不仅提升了果园管护水平,节约了果园成本,还承接了周边各镇村的农事业务,为村里提升集体经济收益拓宽了渠道。
增加智能农机设备、提升农技服务能力、加强科学管护水平……随着青龙村第一书记进驻,以及重庆临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空投公司)、区发改委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青龙村的柑橘园显得愈发郁郁葱葱。
一年多来,第一书记扎根乡村,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与镇干部、村干部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形成高效工作合力,围绕产业发展这个工作重心,全力推进青龙村实现乡村振兴。
扎根基层 奋力作为
干部群众共绘“愿景图”
陈明放与村干部走访农户。任天驹 摄
按区委统一安排,去年5月,临空投公司党员陈明放进驻大盛镇青龙村,成为青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她吃、住、干在村里,白天在果园与村民一起疏果、修枝、撒肥料,晚上在院坝与老百姓聊天话家常、解决矛盾、宣传政策,以实际行动与帮扶单位紧密联系、协同配合,以党建引领发展,实现强村富民路更宽。
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是我区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一,既是为了引导党员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也是为了将他们的新思维、新作为带到基层农村,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以实际行动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为一个城里姑娘,陈明放没有多少农村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但这并不妨碍她当好第一书记。她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责任,把青龙村当成第二个家,天天奔忙在田间地头,学农活、忙沟通、送政策、走访群众,利用最短时间吃透村情、掌握民情,把青龙村的发展现状牢记于心,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思索下一步发展方向。
陈明放在工作中。任天驹 摄
她还将自己在青龙村的所见所闻及时向派出单位及帮扶单位汇报,并畅谈发展思路,为单位推出高质量帮扶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从繁华都市到田间地头,农村广阔天地留下了陈明放挥洒青春的印记。“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成了我们自家人。”这是村民对陈明放的评价。大家说,第一书记来了,新技术来了,资金也来了,实现了新发展。
村民们口中的帮扶资金,来自于陈明放的派出单位临空投公司以及对接单位区发改委。作为青龙村帮扶单位,这两家单位为青龙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支持。
抓技术 促发展
描绘科技助农“生产图”
青龙村第一书记陈明放与该村无人植保机飞防队进行技术交流。任天驹 摄
“才来时正值夏季,大家顶着近40度的高温,背着喷雾器在果园打药,不到一小时衣服裤子全都被汗水浸湿了。”陈明放告诉记者,人工打药费时效率还不高,原本村里有2台无人植保机,但缺乏专业技术员,导致仍只能采用传统人工打药,这也成为了阻碍该村产业发展的一项短板。为此,指导村民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科技种植被陈明放列入驻村工作重点计划里。
经过与临空投公司和区发改委的沟通、实地调研,两家单位各自出资12万元,为青龙村新添置了两台最新款的无人植保机,同时还为原有的两台植保机配备齐了维修设备。经过一番努力,陈明放牵头落实资金并组建了全区第一支农民无人植保机飞防队,组织村民、技术员学习“飞行技术”。在她的带领下,队员们纷纷加入学习队伍,好几名“90后”队员都拿到了相关证书并能独立操作无人机,“60后”们对高科技助农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青龙村无人植保机正在进行作业。任天驹 摄
村民罗光文告诉记者,以前人工作业,每天每人工作8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也最多只能给大约5亩果园喷洒农药。而无人植保机飞上8小时,可喷洒150亩!“这个效率太高了!而且喷洒得均匀,还能节约药水!”年近六旬的罗光文种了大半辈子地,看到无人机飞上天,开心得像个孩子。其他农技人员也信心满满地表示,要尽快成为持证“飞手”。
凭借无人机,如今,只要四天时间,青龙村这片2000多亩的果园便能完成洒药。
此外,临空投公司还出资10万元引进了一种鼠茅草,帮助村里在300亩果园“搞实验”,以此降低除草过程中的人工费及水电费等。
原来,去年年底,陈明放向公司汇报,她在学习外地先进技术过程中了解到,鼠茅草是一种可抑制杂草成长的法宝。她跟公司算了一笔账,300亩果园试种鼠茅草,一年不仅能节约管护费10余万元,若试种成功,后面两年也不需大面积除草,这样一来投入10万元,三年至少能节约管护费近30万元。此外,未来还可以自学种植技术,向周边普及该项技术,发展“以草治草”产业。
临空投公司对陈明放计划实施的“以草治草”技术大为肯定,拿出专项经费支持村里进行试种。从去年年底以来,300亩果园里鼠茅草长势良好,截至目前,产生了不错的效益,节约的管护费达6万多元。
惠民生 兴产业
描绘新兴产业“致富图”
陈明放走访农户。任天驹 摄
坡屋顶、小青瓦、白瓦头……青龙村太和人家人居环境示范点是渝北乡村远近闻名的网红点,采用川东民居建筑风格,粉墙与青砖墙相结合,立体廊柱、阳台、露台相互补充,形成拥有前庭后院的一至三层小体量建筑形式。这处拥有前庭后院的川东民居建筑,在吸引着游客眼球的同时,也焕发出无限商机。
驻村后,陈明放决定围绕“宅”字做文章,盘活利用农村庭院闲置宅基地,大力发展庭院“微经济”,使村民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所。去年6月,结合青龙村在家农户多为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她牵头带领村民搞起了蜜蜂养殖,为100余户条件达标的村民派发了300箱蜜蜂,随着蜂蜜的收割,农户们的养殖热情也越发高涨。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她又给今年的重点工作加了一条——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发展盆景培育、做精农产品加工,扮靓庭院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
青龙村村民搞起了蜜蜂养殖,推出了“青龙蜂蜜”。任天驹 摄
发展庭院经济这一新发展思路也得到临空投公司的高度重视,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到村里开展调研和考察。经过多方研讨,临空投公司与青龙村达成发展庭院经济的共识,为该村提供55万元资金。
按照规划,今年,青龙村将就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进行重点打造,包括蜜蜂加工、农产品制作,盆景培训基地、展示区、接待区等。
“发展庭院经济就是要将‘引进来’‘走出去’‘留得住’三者相结合。”陈明放介绍道,“引进来”是把消费者吸引到一家一户的庭院中,让他们在庭院中进行体验式、亲近式、参与式的消费;“走出去”是主动走进城市做宣传,让广大城市消费者更加了解庭院经济;“留得住”是吸引更多有技术有情怀的本村年轻人能回乡参与到庭院经济的建设中,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我们有信心把‘小庭院’打造成为‘大产业’。”陈明放表示,下一步,青龙村将着力实现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扩展产业链条,盘活利用农村庭院闲置宅基地,推动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