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渝北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潜心打造了“临空匠才”技能人才品牌,纳入“临空英才”一盘棋统筹谋划,“临空匠才、技兴未来”的口号已深入人心,营造出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刘源(左一)和工友交流机电维修技术。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从北京到重庆,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机电维修工刘源,近日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上。16岁进入长安成为一线维修工,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凭借着对技术的热爱和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为业界有名的“技能大师”。“要在重要维修技术上不受制于人,及时为生产线提供支持,保障安全运转,必须要有一支自己的高水平维修团队。”目前,刘源正在牵头编制《长安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能力认证课程》,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帮助年轻技工们成长。对于未来,刘源也有着清晰的规划。“作为一名党员,长安汽车刘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我将继续加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团队技术能力,为生产设备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刘源是我区用技能点亮梦想、技能成才的最好代表之一。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的有效之举。长期以来,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狭窄,导致人们不愿意从事技能工作。近年来,渝北区人社局出台多项改革举措,让技能饭碗不仅端得稳,还吃得香。
高技能人才政策落实到位,将中华技能大奖、世界技能竞赛奖项获得者、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纳入“临空英才”人才计划,对全职引进的高技能人才最高可获得100万元人才补贴,在区内购买首套住房可最高获得50万元购房补贴;引进企业可获得2至20万元奖励;对人才开展前沿性、关键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累计支持资金2309万元。评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可获得财政补助15万元、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财政补助10万元、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财政补助5万元,所在单位按相应等级予以同等资金配套。目前,全区建立了25个大师工作室,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市级首席大师工作室7个,市级大师工作室15个。
通过表彰激励不断提升社会地位,鼓励企业为高技能领军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年资工资制度,科学评价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合理确定年资起加点和工资级差,鼓励企业设立技能津贴、技能大师工作室专项奖励基金,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将大师工作室评估考核与带徒成果、技术研发、技能竞赛等挂钩,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目前,渝北元创、恒伟林等多家民营企业已实行技术工人年工资制度。
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职工项目制培训,收集辖区重点产业、33条产业链及现代工业体系企业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开展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航空物流、服装制造、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的职业工种培训,有力助推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培训链无缝对接。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基本构建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健全了普惠性培训补贴政策,每年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近1.5万人次。
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每两年组织全区综合性技能大赛,每年开展各行业技能大赛等专项技能竞赛。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竞赛80余场次。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奖,在第七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暨“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区技能人才囊获2金、2银、1铜、3优胜的佳绩。
渝北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渝北区不断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数达25.12万人,占就业劳动者的38.17%;其中高技能人才超9.0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