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文明实践所 /
双龙湖街道 回兴街道 龙溪街道 龙山街道 龙塔街道 悦来街道 两路街道 双凤桥街道 王家街道 宝圣湖街道 仙桃街道 玉峰山镇 龙兴镇 统景镇 大湾镇 兴隆镇 木耳镇 茨竹镇 古路镇 石船镇 大盛镇 洛碛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渝北资讯 > 正文

重庆晨报专版报道|一起来看渝北青年如何奋进青春→

发布日期:2023-05-08 10:15 来源:重庆晨报

图片

重庆晨报推出“奋进青春十年”系列报道

青春岁月如歌

如今

渝北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城市“颜值”焕然一新

民生福祉改善可圈可点

新的征程

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他们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不负时代 不负华年

青年企业家周羽

做大数据应用创造价值的深耕者


图片

[青春档案]

姓名:周羽

年龄:37岁

职务:立信(重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部书记、董事、副总经理,渝北区政协委员

周羽第一次来到重庆时,这里还是他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印象:《雾都夜话》《山城棒棒军》里层层叠叠的群山和两江。而如今的重庆,已镌刻了他的青春,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印记。


用实干者的姿态开启新征程


“我的成长与我们企业、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周羽是四川泸州人,来到重庆已18个年头,在这里挥洒了汗水,付出了热爱和期待。在西南政法大学念大二时,便半工半读进入立信数据,负责数据项目管理。

满怀着热情,他毕业后继续留了下来,通过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周羽从最初的数据采集员岗位,到项目管理、子公司总经理、再到现在成为经理人。

十多年来,周羽从一名一线访问人员蜕变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佼佼者,也见证了企业的成长和数字化转型的蜕变。公司从一家只有十多人的团队,一步步成长为到几百人的中西部龙头企业、全国排名前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让他自豪的是,企业有五个关键词:党建引领企业、民营企业、数字经济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和调查研究类企业。“这些关键词让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全新的征程上挥洒智慧和汗水,用实干者的姿态开启新征程。”

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正是他开启新征程的起点。

让周羽特别骄傲的是,他带头研发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平台中“居家养老救助系统”获得了专利授权,并在渝北区仙桃街道进行应用示范。这是一个将科技与养老产业结合,整合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多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精准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项目已应用服务近2万名老人,预计很快将逐步覆盖全市老年群体10万人以上。

有一次,仙桃街道70岁的朱爷爷做饭忘记关火,该项目打造的烟雾报警器就响了,很快社区网格员打来电话向朱爷爷确认,避免了事故的发生;93岁的张爷爷出门不便,通过平台下单社区的上门服务,在网格员帮助下,社区直接上门为张爷爷打扫卫生,做上门康复指导。这样老人家不用出门就可以享受服务,也学到了锻炼技巧,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这些平凡的“被需要”,让周羽获得了成就感。

让他骄傲的不仅是该系统的成功研发,更是因为实实在在帮助了人,让数据信息产生了服务的价值。

周羽总是不断尝试与突破,他希望在一座幸福的城市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他常跟团队打气说,做好原有数据产业的同时,尽可能开辟新赛道,将科技创新运用、服务到更多场景中去!

今年,他的团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在全国的领先性和创新性,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作为党员和政协委员的责任


2011年3月,周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2021年,他又当选为渝北区第十六届政协委员。

作为中共党员和政协委员,周羽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

在任职期间,他尽心履职,积极发声,如实反映社情民意,因此注重走访、调研,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热点问题仔细思考,多方听取基层群众的声音,积极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在他带领下的企业也一直坚持党建“红”引领科技“蓝”,用党建统筹发展、人才和服务,以党建聚合力,以党建促发展。

在政协渝北区第十六届委员会二次会议期间,他提出要以人才“引育用留”为抓手全力推动“满天星”行动计划落地落实,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环境,并围绕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CCRC养老模式推广以及老年人信息库建设提出建议,旨在为人才发展和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努力不是为了成功,我只想做一个不断创造价值,与大家共同奋斗的人,做一个能积极影响、带动他人的人。”这是周羽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新型农民”李伟

跨过坎坷,就可以获得属于你的成就


图片

[青春档案]

姓名:李伟

年龄:30岁

职业:重庆留云小筑家庭农场负责人

“你的番茄,可以采收了。”前两天的朋友圈里,李伟站在果蔬大棚里,双手各托着一个红色塑料小筐,筐里都是自己在农场里种出来的小番茄,红的、黄的、绿的,色彩诱人的小番茄衬托着李伟脸上幸福的笑容。

2023年4月,李伟被共青团重庆市委表彰为“重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返乡创业梦说起......

图片


大学生返乡“搞农业”


读书的时候,性格内向的李伟就常常去农场做义工,心中一直向往着田园牧歌的生活。2016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李伟便打算回到重庆渝北家乡创业做农业。

“最开始父母极力反对,他们都是农民,好不容易供我读了大学,一听我说要回老家做农业,气得不行。”李伟回忆,但他的性格也是比较“倔”,认定了的事情绝不愿意打退堂鼓。给父母讲解农业前景、讲述自己的规划......在他百般分析游说下,最终还是取得了父母的支持。

不过,因为2015年的时候父母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套房,拿不出钱来支持,一家人只能东拼西凑筹集到6万块钱,在姐夫老家租了40亩地开始了创业。

“我大学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根本不懂农业,种什么产品赚钱、什么季节什么农产品能卖高价,我一概不知。”说起这件事,李伟也觉得自己很囧。只能埋头苦干,最累的时候他瘦到88斤,感觉随时都能“被风刮走”。那段时间,母亲一直陪着他在地里干活,父亲和姐夫利用在城里打工的空闲时间,回来给他帮忙。

不过,李伟的情况被当地政府知道后,区镇两级政府给予了这个返乡创业的小伙子大力支持,渝北区农委相关部门为他申请了大棚、喷灌、水池、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为他申请相应返乡创业项目的支持,“有难题,找政府”帮他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


如今他成了家乡的骄傲


年轻人心思活、学习快。创业初期的1年多时间里,李伟厚着脸皮向周边的同行请教种植技术,了解市场供需。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的培训,到大型基地参观交流学习。

“这些年里,国家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组织的培训学习也越来越专业。”李伟说,他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休闲农业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方向,于是他开始主动去深入了解。

2019年,李伟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木耳镇五通庙村,和当地村支书在交流后达成共识,成立了重庆留云小筑家庭农场。如今,农场流转土地80余亩,建有连栋大棚5000平方米和避雨大棚30个。以新鲜果蔬销售、亲子采摘为主,种植有草莓、西瓜、番茄等四季果蔬。

2020年6月,新农场种植的第一批农产品试着上市售卖,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媒体报道,李伟农场种植的“空中西瓜采摘”火了!西瓜种植方式新奇、瓜型圆润、皮薄瓤甜,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也给了李伟和家人很大的信心。姐夫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农场工作,爸爸除了上班时间外,也都在农场帮忙。

这几年里,李伟获得了“渝北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渝北区农村致富带头人”“渝北区乡村振兴人才”等一系列荣誉奖项,在表彰他为家乡农村振兴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今年4月,李伟被共青团重庆市委表彰为“重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人生中会经历很多坎坷,当你跨过它们的时候,你就可以获得属于你的成就。”回忆过往奋斗的经历,李伟感慨地说道。在他未来的规划里,农场要有星空露营、草坪婚礼、悬崖餐厅和民宿等等。未来十年,他想把留云小筑建设成为渝北乃至全市知名的家庭农场“新样板”!

社区民警欧恬歌

身上的警服,以前是帅气现在是责任


图片

[青春档案]

姓名:欧恬歌

年龄:26岁

职务:渝北区公安分局两路派出所民警

“小欧警官早!”一走进渝北同兴社区,路过的居民热情地朝着欧恬歌打招呼。她笑眯眯地回应,并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警服。这身笔挺的制服,欧恬歌已经穿了八年。

从一个对警察职业抱有憧憬的警校小姑娘,成长为如今渝北区公安分局两路派出所优秀的社区民警,她时常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对得起身上这件制服,和“人民警察”四个字!


做一颗“小钉子”

默默贡献一份力量


从小,欧恬歌就对警察这个职业充满憧憬。最初的印象来源于影视剧里的英姿飒爽,想着当警察,可以在关键时刻出现,多酷多帅气啊!

2015年她考入警校,第一次穿上警服,兴奋极了,在寝室里都一直穿着,舍不得脱下来。

在校期间,欧恬歌和同学们每年除夕会去解放碑执勤,要在寒风中端端正正站上五六个小时。但她并不觉得辛苦,听着新年钟声敲响,身边簇拥着欢呼的人群,她感觉自己是在守护这座城市和万家灯火。“虽然只是一颗小钉子,很不起眼,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毕业后,她来到了两路派出所,有了正式的警号,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警察跟在师傅身后,挨家挨户地走访当地居民,进行“一标三实”工作——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

为什么这项工作这么重要?她问过师傅。原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是推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的新路径之一。“一标三实”的开展一般由公安部门规范标准地址、将人口、房屋、单位的详细情况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互通,为施政提供信息支撑。

掌握了基本技能后,她开始独自拜访,利用下班时间入户走访。有时敲开门,居民还会误以为是骗子。

欧恬歌也不泄气,增加了走访频率,跟居民们聊家常,增进感情。并与网格员、楼栋长交流,采用手绘地图这样的“笨办法”加深记忆。很快,她就熟悉了社区具体楼栋的位置,大家也都认识了这个扎着马尾辫又爱笑的“民警小姐姐”,经常会往她手里塞个水果、递瓶水,有时还会邀请她一起吃晚饭。

图片


心愿:希望社区民警成为

社区最受欢迎的人


凭着一股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韧劲,欧恬歌从青涩腼腆的新警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多面手”。来到两路派出所这些年,她也春风化雨般地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

“小欧啊,20年前我档案上的年龄被登记错了,现在就领不到单位的补贴,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您放心,我帮您找找!”看着70多岁的曾爷爷愁眉不展,尽管正值重庆的三伏天,欧恬歌在档案室查阅老档案进行佐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查找,终于找到了曾爷爷的档案。事后,曾爷爷专门跑到派出所来表示感谢,那一刻欧恬歌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中的各种琐碎小事,都是能让居民群众感到暖心的“大事”。

欧恬歌管辖的同兴社区有1700余户常住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出租房屋多,人员流动大……要想得到居民的认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做了社区民警后,欧恬歌才知道,每一件被解决的小事背后,社区民警都付出了大量努力。

如今1700多户居民,有一半小欧都添加了微信,还能喊得出名字。

欧恬歌也感受到,这些年来,社区民警的工作从最初“两条腿,一支笔”有了更多更新的手段。比如互联网自主申报、正在推广的二维码门楼牌号、实住人口靶向推送、电子户型图采集……同时,居民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一个社区的安定,不仅靠社区民警在推动,更靠群防群治,多方一起发力。”

现实中的社区民警,跟影视剧里的惊心动魄完全沾不上边,甚至她在警校学的擒拿格斗、枪械课都用不上。但欧恬歌宁愿永远都不会用上,所有人可以享受岁月静好的平凡,她也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找到了成就感。

身上的这身警服,已经从帅气成为了一份责任。

“希望社区民警成为咱们居民最欢迎的人!”说到自己的愿望,欧恬歌俏皮地笑了。

“签约摄影”陈思晓

用镜头追光重庆城市巨变


图片

[青春档案]

姓名:陈思晓

年龄:23岁

职业:渝北区西部计划志愿者

重庆女孩儿陈思晓在工作之余,最喜欢做的便是拿起手中的相机,用镜头记录城市的美好,她也是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的签约摄影师。“十年,我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生于斯,长于斯,重庆在我眼里变得更加立体、丰满,我眼中的她美得隽永而富有生机。”

4月25日午后,春光明媚,在共青团重庆市渝北区委员会工作的陈思晓背着相机匆匆走过中央公园的林荫大道,看见一位身着白纱裙开心转圈起舞的阿姨,不远处她的爱人正蹲在地上耐心抓拍,“感觉那一幕特别美好,为这种可爱的生命力感动。”她停下脚步,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做成了小视频送给了他们。

在她的相机里,有许多这样美好的画面。江北嘴的码头边,一位父亲带着女儿玩水;中央公园的梅花树下,一对恩爱的老夫妻并肩赏梅自拍;中央公园的大草坪上,正在拍摄婚纱照的新人相视而笑……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被陈思晓拍摄下来。

图片

△陈思晓的摄影作品

陈思晓的成长足迹和她的镜头一样,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小时候,我住在龙溪街道,每天做完作业最喜欢做的便是去花卉园骑自行车。”陈思晓记得,那时上学路上,从家这边花卉园站到学校那头大庙站的公交车总是人挤人,她背着书包常常贴在车门边,屏息看着沿途街景,希望快点到站。

十年前,陈思晓搬到了民安大道附近居住,当时周边的生活配套还不算完善,去超市购物需要乘坐超市专设的接驳车。现在,三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就在家门口,无论是交通还是购物,生活都非常便利,环境舒适宜居。

陈思晓的镜头里,华灯初上,位于江北红旗河沟附近的新壹街高楼耸立。那条街她曾走了十年,从孩童走到中学,成长过程中亲眼见证着周围一栋栋老旧居民楼拆除,新式商业体拔地而起。

图片

△陈思晓的摄影作品

十年,从13岁到23岁,“生长在重庆这座城市,我觉得无比幸福,我们这一代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除夕夜,陈思晓的镜头记录下了重庆两江交汇处盛大而美丽的新春焰火,她相信这是重庆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憧憬,“十年青春,我用镜头追光山城,见证腾飞的重庆、可爱的重庆,作为重庆青年,我愿让青春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