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多月,柑橘就要采摘了,这段时间的管护马虎不得。”10月21日一早,位于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的柑橘果园内,重庆渝展数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鹏正和助手一起用无人机进行管护。忙碌期间,张鹏还不忘拍摄视频,和网友分享自己的乡村生活。
入乡创业两年多,青龙村的柑橘、千盏村的黄桃都成了张鹏在抖音、淘宝店铺的“常客”,他还通过打造智慧农业基地,让更多村子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了降本增效。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回到乡村。”站在乡村的土地上,张鹏这样说。
大盛镇青龙村。资料图
一个“外乡人”打造乡村电商产业
张鹏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出生于农村的他在求学时选择了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毕业后又在农业企业当程序员,用4年时间积累了智慧农业方面的软硬件技术研发经验。
2021年,张鹏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几经考察,他选择到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创业。
原本张鹏打算依靠自己从事智慧农业的经验,在青龙村用机械化种植、数字化管护等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张鹏团队在直播工作室内学习乡村建设经验。受访者供图
然而,创业没有张鹏想象中那样简单:虽然当地产业、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他只能从最基础的农产品销售做起,以积累发展资金。
考察时,张鹏发现青龙村柑橘基地已经建设了2年多,但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统一品牌。
于是张鹏选择以电商为切入点,开通了“小胖的下乡日记”和“逛村青年”两个短视频账号,先做乡村电商,让青龙村柑橘打开销路、打造品牌。
可从未做过乡村电商的张鹏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本来以为销售农产品打造好卖货程序就行了,没想到质量、运输、品牌缺一不可,一开始吃了不少亏。”
张鹏说,电商平台上配图和说明太简单没有吸引力,好不容易卖出去几单沃柑,却因为运输问题,到客户手里时已经损伤,一些订单还被顾客打上差评。
张鹏只好先放下发展智慧农业的“雄心”,首先把农产品变成标准商品,严格采摘、选果、分级、包装、物流各个环节,同时进一步用短视频、直播带动销售。
到了第二年的采收季,张鹏和团队光是依靠直播,就获得了5万次点赞,单场就卖出了上千斤沃柑。
张鹏团队正在用无人机管护果树。受访者供图
打造起智慧农业生产模式
乡村电商让张鹏赚到了第一桶金,电商事业逐渐稳定后,张鹏在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及大盛镇政府的支持下,将自己在当地种植基地发展机械全程种收、数字化管理的智慧农业模式一一落地,打造出“公司+智慧农业基地+农户+标准化+品牌”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起初,张鹏和团队仍然缺乏在当地柑橘园建设数字化生产模式的技术,他就将电商工作交给同事,自己到处取经。全国各地哪里举办农机、农业科技展览,他就前往当地取经,又前往各地已经建成的农业科技园区“实习”,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青龙村的柑橘种植基地一一实践。
渐渐地,以往的“IT达人”成了一有空就往果园里“钻”的新农人。如今,在青龙村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基地,无人机管护、山地农用运输车……张鹏和团队已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一台台农机。
正在管护果树的无人机。受访者供图
“无人机一次能飞10-20分钟,最大作业面积可达400亩。”张鹏告诉记者,除了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化肥,他还运用无人机对整个种植地区进行航拍和扫描,建立了基地的3D模型,实现了数字化管控。
现在,2000亩的数字化果园只需要技术人员启动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每一棵柑橘树都能齐齐“喝上水”。在果园山坡下的办公楼里,张鹏通过三维数字地图查看今年柑橘的长势,只需一键,割草机器人就可以“出动”,一天就能除草超过10亩。
“现在通过高光谱分析系统能直接分析出果园果树的长势,能直接精确到每一棵树,我们就能直接对这些树进行修整、营养的补充,滴灌系统能对园区内的每一棵树木进行施肥和浇水,如果采用人工,那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张鹏说。
通过这些智慧手段,青龙村柑橘基地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一级果品率提高40%,果园亩均增收1万余元。
想要带动更多人回到乡村
尽管已经在青龙村建起一道“智慧风景线”,但是张鹏仍不满足,“一方面是我们缺人才,管理人员技术跟不上;另一方面数字化管理还不能面面俱到,数据无法及时上报就会影响系统,还需要再优化。”
“我们在乡村的意义就是要继续解决这些问题,将它打造得更好,吸引更多人回来。”他话锋一转。如今,张鹏的团队已经在当地带动超过20人实现就业,未来他正计划打造他们自有的乡村品牌“逛村儿”,以合作的形式覆盖更多乡村的土特产,并将完整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扩展到更多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