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是“牛鼻子”。近年来,渝北区按照“面上推进、重点突破、彰显特色、管理精细、务实有效”的思路,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78个,2019年全面消除“空壳村”,连续3年实现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和收益排名全市名列前茅,2022年实现经营性收入3.1亿元,村均收入174万元;经营净收益7035万元,村均收益39万元。
坚持高位推动
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如何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渝北给出的答案是:攻难点、聚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起来”,让渝北百姓的幸福感“满起来”。
在推进过程中,渝北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成立领导小组,构建起统一领导、统筹推进、逐级落实的工作体系。同时,创新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组建10个乡村振兴工作督导组,对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利益分配等进行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把关。
在政策方面,制定《渝北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从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发出系列“政策包”;出台《关于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400万元以下点多面广量大涉农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各级财政投入的400万元以下点多面广量大涉农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实施,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扣产业强村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水
你以为现在的农业还停留在“靠天赏饭”的年代吗?在渝北,这样观念已经过时。位于大盛镇的青龙村建成的全国首个丘陵地区无人果园,可以实现种植生产作业远程实时监管,提升生产管理作业效率,确保果园智慧生产管控能力。而这仅仅是渝北区产业振兴的一个成果。
大盛镇青龙村的无人果园里,无人对靶喷药机正在作业。胡瑾 摄
近年来,渝北固本强基一产兴村,积极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化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7.6万余亩,通过“宜机化”整治发展特色经果林、粮油作物规模化种植。全力升建国家农高区,发展高效智慧农业、现代设施农业。
同时,因地制宜二产富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入股,组建镇级集体经济“强村公司”,超越村域范围抱团发展,更大范围、更广层面参与优质项目建设,使“村村成股东”,实现“村村有分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因地制宜,投资建厂,形成长期稳定增收渠道,建成茨竹镇梨系列加工厂等项目115个,2022年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10亿元,有效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此外,聚合资源三产旺村。坚持数字赋能,全力打造区镇村三级智慧物流网络体系,建成农村电商产业园,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2亿元;在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终期评估中,名列西部地区第1名。推进农村资源资产市场化运营,建成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实物交易19宗,涉及金额2473万元。盘活闲置村办公用房、农村校舍等集体资产,发展特色民宿、共享农庄,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2023年乡村旅游综合实现25.5亿元。例如,大盛镇天险洞村利用闲置农房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民宿产业,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村集体净收益增长10余万元。
强化监督保障
厚植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群众才能得到实惠。为此,渝北建立机制、强化保障,厚蓄集体经济“内功力”。
在推进过程中,渝北做好风险防范,建立“集体经济组织自查+内部审计+专项审计+专项检查+专项整治”五位一体监督机制,镇街全覆盖开展内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实施限额以下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渝北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要求,使集体经济组织从建立之初就进入良性运转轨道。
大湾镇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村民喜提分红。朱云卿 摄
做好资金保障,各村现有存留资金,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转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荒”的难题。以“富美新村”试点创建为指引,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规范公积公益金、股权分红、奖励激励资金的提取。对评为三星及以上富美新村的,允许从可分配经营收益中拿出不高于15%的资金,奖励经营管理人员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面激活了基层干事创业热情。
做好人才引育,每年全覆盖研判村“两委”班子,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纳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全覆盖培训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实施“人才强村工程”,对重点村分别选派1名第一书记、金融顾问、农技专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办法》,面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回引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黄志等382名爱农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