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展示着该中心自助办税平台开出的首张发票存根。它不仅入选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还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它的背后,见证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征管一体化改革的成果。
多项改革实现首创 办税时间缩短60%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
它集成“一块牌子、一个大厅、一个团队”,川渝双方共同派驻6名税务干部联合办公,让两地纳税人缴费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该中心也是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第一家川渝合作政务服务机构,税费征管一体化也由此成为川渝高竹新区最先突破的改革之一。
“我的户籍是重庆渝北区茨竹镇,过去办理医保接续业务,要到重庆市渝北区办税服务厅办理,往返路程麻烦,现在在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专窗不到五分钟就可搞定。”市民张健介绍道。
一体化协同发展,组织一体化是基础之要。“组织融合是打地基。地基打好了,我们就有更坚固的支撑点去思考创新、谋划创新、落实创新。”据中心副主任周翔介绍,近几年,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中实现了很多改革首创。
如线上建成川渝高竹新区电子税务局,率先在全国实现跨省税务数据共联共享;设立首条跨省(市)级纳税服务咨询专线电话。线下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社保费服务专窗和“川渝通办”窗口;联合两地司法部门成立税费争议调解室,推动跨区域、跨部门税费争议事项“一站式”解决。
截至目前,中心累计向纳税人缴费人提供线上线下办税服务超20万笔,资料报送减少26%,办税时间缩短约60%,有效增强了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税收政策同规同标 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中心成立后,推进政策同规同标,执行“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标准,便是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在吸引企业投资“筑巢”,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优做强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成本就低、政策从优。”谈及公司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高竹新区,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道出了这个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从优”适用两地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以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城镇的税率为5%。此前重庆市渝北区的税率为7%,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的税率为5%。为促进政策协同,两地税务部门推动地方政府在高竹新区范围内的渝北区域,将7%的城建税税率降低至5%。
“受益于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公司今年累计获得税收优惠近200万元,着实为企业发展增势赋能。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4.5%!”据殷光华介绍,今年企业还利用节省下的税惠“红利”在新区购买了35亩的二期厂房地皮,“我们将加速推进以川渝高竹新区为基地,以西南地区为中心,在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境外市场。”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跨省税费政策执行口径同标,为加速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坚实基础。如今,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扎根这片热土。数据显示,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9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
精准辅导精细化服务 服务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
“目前,我们已正式启动13座供水厂、1座污水厂生产的移交,经济往来应该如何处理、涉税费问题如何办理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竹水务)财务负责人刘欣然介绍。
作为首批入驻新区的国有企业,高竹水务自2021年入驻园区,目前已经获得新区30年供排水特许经营权。企业高速发展同时,涉及业务板块不断增加,在政策适配、财务管理等方面面临不少全新的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新区招商引资、民生实事等重点项目,中心为辖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的税费“项目管家”服务,从项目入驻园区起,便全流程跟踪企业成长:协助企业规划发展路径,通过分税种梳理、大数据摸底等形式,形成了专业度高、针对性强的专项辅导方案,帮助企业全面认知自身财务税收状况,有效建立发展优势。
截至2023年,中心已对新区74个新建和续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清册,如影随形服务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
“伴随着新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我们的税费服务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对应新区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特色,分行业细化对企业的专项管理和服务,通过“一业一策”形式,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等税收优惠政策迅速落实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新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