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哪个区县科技竞争力更强?这项智库成果给出了解答!
2023年12月29日,“2023年度重庆市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成果发布会”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全市区县科技竞争力排名第一位的区县是渝北区。
作为重庆区县GDP规模第一的渝北区,是如何让科技竞争力保持第一的呢?
去年来,渝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大会精神,以“创新报表”为牵引,以产业创新为导向,以“双倍增”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20.8亿元(占全市17.6%),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占GDP比重达到5.26%,较上年增长0.42个百分点。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胡瑾 摄
完善创新体系
打造星罗棋布的发展格局
2023年12月6日,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迎来喜讯:公司的先进过程控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走进泰山电缆生产区,科技感扑面而来:一辆辆蓝色小车把电缆轴送到指定位置,机械臂卡好线轴后启动设备,线缆开始自动缠绕,一盘整齐的电缆线逐渐成形。“这套基于机器视觉等技术创新打造的智能排线系统上线,破解了电缆这一传统行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痛点。”泰山电缆副总工程师、制造部主任毕远明说,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充当设备的“眼睛”和“大脑”,设备有了“眼睛”就可以感知周围环境,有了“大脑”就可以智能化地进行生产作业,实现拍摄、识别、智能调整全过程耗时小于0.1秒,有效解决了人工排线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排线质量低带来的损失等问题。
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科技创新是“制胜一招”。而渝北,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不断激活辖区的创新活力。为此,我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渝北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明确细化各年度目标任务;积极培育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天友乳业成功创建2023年重庆市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佳仙九七成功创建2023年重庆市现代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区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实现零突破,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07个,全市第二;持续推进科技招商,注重部门联动,先后引进汽车数字智慧工厂、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NEREC项目、江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已完成正式合同额31.5亿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施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30项,推动金山科技“基于5G通讯技术的消化医学影像智慧诊疗系统”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一个个科技企业相继入驻、一项项研发成果加速生成、一个个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如今的渝北,随着各种创新资源汇聚,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聚焦聚才引智
汇聚科技创新的源源动力
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和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在系列“会、展、赛、引”活动中,渝北圆满完成各项招聘推介,顺利邀请高层次人才走进渝北,集中参观交流,共话时代蓝图。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在加快推进新时代振兴发展的征程上,渝北始终渴求、重视人才,以倾一城诚意、聚世界英才,奏响了人才工作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的美妙乐章。
近年来,渝北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积极实施“临空英才”等专项人才计划,不断优化人才生态,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在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渝北与时俱进制定出台了《渝北区临空英才培育引进实施办法》《渝北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办法》《渝北区临空英才培育引进实施办法》等,涉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各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区引才专项资金发放各类人才补贴7200余万元,发放博士后资助奖励800余万元。截至2023年9月,全区建成博士后工作站43家,2023年引进博士后人才104名,居全市第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渝北充分利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智博会等载体,依托仙桃数据谷与物联网学院等平台,聚焦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专项育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35.5万人,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达1492人,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达290人。在强化服务保障方面,我区以“重庆英才服务”品牌为统揽,继续优化配置69项线上服务事项,打造“线上+线下”专业化一体化的人才服务体系。累计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精准化服务23项330余人次,并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投用渝北人才公寓,常年保障800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不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服务人才竭尽所能……如今,“到渝北去”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热门选择,一场人才与渝北的“双向奔赴”正在这里精彩上演。
广州聚赛龙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效果图。
做优创新环境
构建科技创新的强大磁场
去年4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入驻渝北区前沿科技城,投资6亿元建设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为何选择渝北区?聚赛龙公司监事黄诚燕谈到两个关键词:产业优势,高效服务。项目落地后的一系列操作,印证了黄诚燕的想法。去年7月,有关部门询问聚赛龙在渝项目地块情况,并需要地方主管部门出具相应文件。为此,聚赛龙公司工作人员立即致电临空前沿科技城,接到的电话后,临空前沿科技城管理部门立马安排专人对公司项目地块进行评估审核,次日就提供了相关材料,“这么高的办事效率、这样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坚定了在渝北投资兴业的信心。”
如果说,黄诚燕的体会仅仅是个个例,那么一组数据可以证明,渝北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上的孜孜不倦:目前,渝北开办企业“一网通办”率达99.91%,企业开办时间最快0.5个工作日办结,“一网通办”设立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周六不打烊”服务今年累计办件4291件,提供咨询服务3375人次;为499家企业配备服务专员89名,已服务企业367次,“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已受理并办结事项92件,办结率达100%。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此背景下,渝北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和切入口,不断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同时,为了稳步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我区依托35.71亿元“种子、天使、风投、担保”科技基金池为6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6.4亿元,为8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1.6亿元,累计为508家科技型企业放款9.5亿元(位列全市第三,主城第一);积极推动科技企业上市工作,筛选20家科技型企业纳入市级上交所科创板储备库;落实好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补贴政策,据实补贴118家企业担保服务费372.4万元。
随着不断强健的创新“筋骨”,日益肥沃的创新“土壤”的形成,渝北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插上科技创新之翼的渝北,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御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