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竹青椒鸡、统景水滑肉、白云卤鹅、石鞋芋儿鸡、红糖阴米粥......去年7月,在“渝北老碗”特色美食评审活动现场,一道道渝北传统特色美食让人应接不暇。当天,还有美食传承人现场展示各类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烩出浓浓烟火味,让观众感受渝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经过评选,27项“渝北老碗”脱颖而出。
“渝北老碗”特色美食评选活动。资料图
这只是渝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方面。去年以来,渝北非遗系统性保护开拓了新局面,其中包括:正式出版《国家级非遗项目—小河锣鼓》,编印《渝北非遗图典》,收集非遗线索43条,筹备申报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织举办“博物馆与非遗保护传承”座谈会暨国家级非遗小河锣鼓保护成果展示活动,推动非遗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渝北上古农耕“上演”国家级非遗小河锣鼓。资料图
在文物保护方面,渝北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完成长江流域文物资源、碑刻石刻文物资源等4项专题调查,实施石窟寺和石刻铭文史料收集整理并举办专题展览,协调有关单位实施兴隆农高区、保税港区等9个区域文物资源调查勘探;完成回兴赖家坟石刻建筑群等3个文物保护项目,持续推进龙兴龙藏宫等3个文物保护项目,完成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23件/套。
渝派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辜国强在龙溪街道成立殊宫工作室。资料图
辜国强的花丝镶嵌作品。任天驹 摄
此外,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活动,新增馆校共建学校2所;建成开放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渝北实验中学分馆,数字产业园分馆陈列布展顺利推进,博物馆总分馆体系进一步扩大。举办《花丝镶嵌技艺展》等临展5个、巡展20场次、线上展览8个;承办“外企高管看中国·重庆站——渝北行”系列活动及主题研学活动10余场次,举办各类社教活动214场;全年接待市外、市、区等各级各类团体参观62批次,累计接待讲解251场次,三馆参观人数超2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