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电池有限公司与川渝高竹新区正式签约,计划投资50亿元,在川渝高竹新区新建25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就近配套重庆新能源汽车25万辆以上,实现年产值约180亿元。
据介绍,川渝高竹新区目前已入驻企业201户,比3年多以前新区成立时翻了一番。今年以来,川渝高竹新区坚持挂图作战建项目、集中攻坚引产业、系统集成推改革,累计培育规上企业50多家,经济呈现加速向好发展态势。
鸟瞰川渝高竹新区。资料图
四川广安市和重庆渝北区两地紧邻,双方在劳动力、土地、技术、市场等产业发展资源要素上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但以往受行政区域影响,无论是投资兴业、拆迁安置,还是水电供给、个人医保,两地政策都存在一定差异。川渝两省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快车道”。2020年12月,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准设立川渝高竹新区,规划范围由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和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部分区域组成,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处处长李海蓉介绍,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成立以来,川渝两省市就将其作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试验田,联合印发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按照“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出台支持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28条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规划编制、运营管理、项目建设、要素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实践,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丰富案例。目前,新区实行“小管委会+大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发展规划、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理5个经济活动“一体化”,实现村镇管理、基层治理、社会保障3个社会事务属地化。下一步,两省市还将探索推进协同立法,赋予新区管委会行政主体地位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为其高效运行提供法治保障。
高竹互通全景。邓鹏 摄
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率先达成目标。今年4月,起于重庆渝北区茨竹镇、止于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的川渝南北大道三期项目正式通车,长约10公里的道路是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延伸至市外的城市快速道路。对于高竹新区众多企业来说,这条道路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近而不快、通而不畅”的问题。据测算,该道路年通行车辆将达到550万辆次以上,从新区至重庆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可节约60元以上。
川渝高竹新区城市配送货车入渝路线同标互认发牌仪式上,民警将货车临时通行证发放给货车驾驶员。区公安分局供图
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四川穗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需经重庆发往国内国际市场。“以前从高竹新区到重庆,路窄弯多,大件货物运输极为不便。有时不得不绕行G65包茂高速,时间长、费用高。”公司副总经理钟寿君说,川渝南北大道通车后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近百万元。据了解,新区未来将建设更多道路骨干路网,使道路交通“内畅外联”,加快构建新区融入重庆“半小时”通勤圈的现代综合交通路网。
道路建设使可见的交通更加顺畅,改革措施则不断疏通看不见的“梗阻”。2021年10月挂牌运营的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就是系列改革成果之一,这个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探索打破行政壁垒、层级界限和空间分割,打通了跨省(市)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心成立以前,川渝两地在新区兴办的企业要分别回到广安市和渝北区办理业务,往返需要几个小时。中心成立后,实现新区税务工作的组织、征管、执法、服务、监管、事务6个‘一体化’,川渝两地数据共享,所有税务业务在中心可以通办,无论以前属于哪边的企业,花几分钟时间去中心就可办好业务。”广安市邻水县税务局坛同税务分局局长刘泽介绍,新区内的四川、重庆两地纳税人缴费人基本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通过两地征纳互动平台连接后台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还可帮助纳税人解决申报缴税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在高竹一点,办川渝全域”。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资料图
本着政策从优、程序从简、税负从轻的原则,高竹新区逐步统一川渝两地118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目前已统一67项。一些尚未完全统一的事项,则实行“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把更多实惠让给企业。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惠企业之一,总经理殷光华表示,公司从重庆整体迁移到高竹新区后,在政策优惠上可以按川渝两地优惠政策较高的算,而土地税费水电气可以按川渝两地标准较低的算。受益于各项政策叠加优势,公司累计获得税收优惠近2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24.5%。
李海蓉介绍,川渝高竹新区正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同城同价”、招商引资“两地共振”、建设用地“一体供给”、人才政策“两地共享”。新区将聚焦产城景乡深度融合,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围绕建设重庆产业配套基地,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完善,着力把高竹新区打造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