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电脑完成工作,实现生活所需的时候,也意味着“数字”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渝北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全区数字化支撑水平不断增强,数字化履职能力快速提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渝北区数智孪生空间数字底座。胡瑾 摄
“双龙湖街道龙祥街66号人行道路面破损……”近日,双龙湖街道龙祥街社区的网格信息员马玲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后,立即上报至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工作人员“一键”点击,将处置新案件指令下达处置单位……从问题上报,到立案成功,前后用时不到1分钟。“次日上午,处置单位工作人员就现场处置完毕并拍照反馈。从发现问题到修好路面,不到一天半的工夫。相较于以往层层上报相关部门再解决,这样的处理办法‘聪明得多’。”事后,马玲如是评价。
渝北区图书馆实现“川渝阅读一卡通”通借通还。方超 摄
自动识别、智能派单、快速处置、高效结案……一次日常管理的小细节,是渝北通过数智赋能,激活城市发展的一个小案例。截至目前,我区数据归集共享实现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建成的物联感知管理系统升级为市级平台进行全市推广,L2级三维实景地图22个镇街全覆盖;区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率先推进“多中心合一”机制重塑,应用接入贯通数位居全市第一;已有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9个,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2024年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5.62亿元,增加值增速36.1%。
渝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森林防火平台。朱云卿 摄
在推进中,全区聚焦基本能力建设,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加快数据归集、治理,强化基本能力建设,实时监测城市运行体征。在全力推进数据汇聚共享方面,全区各级部门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建设区级数据仓1个和区级部门数据仓5个,全区22个镇街建成区L2级和国博中心、龙兴体育场等重点场所L3级三维实景地图,为城市治理提供高效的空间信息服务。率先打造物联感知体系,试点建设物联感知系统,实现全区感知资源统一接入管理,建成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域感知态势“一屏统揽”;实现高层消防、森林防火等智能监测预警,及时高效协同处置;先后为强降雨综合场景、应急一张图、教育一张图等1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提供感知资源共享。在提升数字化履职成效方面,我区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建强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将纸质应急预案数字化改造为线上场景,推进“一标三实”数据核采实现全覆盖,用好基层智治平台事件上报、任务派发等功能,指导镇街加载运用AI算法的感知设备,对占道停车、垃圾满溢、高层火情等全天候监测预警,实现智能化响应、数据化决策、流程化协同,并依托“渝快办”承接一件事一次办52项,今年办件8.5万余件,群众满意度99.9%。
渝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三级治理中心总架构图。朱云卿 摄
同时,我区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以推进全区各级各部门提升数字化水平,深度谋划“一件事”,实现治理模式变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在抓好创新改革方面,我区已完成六轮核心业务梳理,实现部门、镇街全覆盖,围绕重大任务多跨协同、重点工作高效运行、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服务。在办好贯通事项方面,全区承接市级八大板块、六个专题组开发的应用,贯通市级应用48个;通过“民呼我为”应用每月定期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行复盘,形成分析报告和问题整改清单;通过渝悦就业应用成功帮扶重点人群,对接工作资源,顺利就业6939人;通过高楼消防应用,有效提高接出警的效率,并及时调度现场情况,实现挂图作战。同时,以三维实景地图、渝悦就业、渝悦养老等应用为基础,拓展公共服务高质量综合一体化试点,在养老服务、就业服务、教育资源、医疗服务、托育服务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实现服务精准到个人、规划精准到网格、建设精准到社区,全面助力养老、就业、教育、助企和幼育5大社会服务,智慧养老模式在城区街道逐步推广。在提高数字效能方面,我区出台《政务数字化应用管理办法》《政务数字化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数字化建设的制度性文件,从数字化应用的谋划、审核、绩效评估及资金保障进行全过程管理,严格监管应用的立项上线,坚决防止重复建设、过度建设,并同步开展存量应用盘活增效,对136个存量应用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整合停用“功能重复、系统陈旧”应用42个,切实减少运维费用,有力提升数字化资金使用效能。
洛碛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胡瑾 摄
抢抓数字重庆建设的机遇,渝北正以数智赋能,撬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和数字经济发展,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