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工作队走访脱贫户。朱云卿 摄
2021年6月1日,由区住建委贺渝和区卫健委马桃、区森林公园发展中心周勇组成的乡村工作队进驻大湾镇。
初来乍到,车窗外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村落,还没有来得及细看,也没有过多的寒暄,大家在车上就急切地开始谋划起今后的帮扶工作了。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对于开展驻镇帮扶,贺渝的话掷地有声。他说,当初区里精心挑选工作队人选,自己和两名队员有幸接过历史使命,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要坚定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政治责任,竭力推动大湾乡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把大湾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务实工作,带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吃透村情、掌握民情是精准贯彻执行政策、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入驻以后,工作队马不停蹄深入大湾镇的23个村、2个社区,展开了地毯式调研,进村入户,深入农户家中与他们拉家常,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惠民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认真做好笔记,掌握好第一手材料,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
仅2个月时间,工作队就完成了走访224户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及其他困难群众,查看有人居住疑似危房现场38处,查看危房整治现场17次,摸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了解当地民情社情和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走访数据与镇村共同交流研究制定下一步发展方案。
各村的经济产业现状、村情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党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思路……几个月走下来,每个队员手里厚厚的笔记本都记满了内容,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心换真情 实干赢民心
融入到群众中,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工作队才能发挥优势,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一次参加大湾村的院坝会时,村民反映说大石桥的农田排水不畅,可能会淹没稻田,希望村里想办法解决。参会的工作队队长贺渝记在笔记本上,会后,马上和镇里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协调解决。
“刚开始村民对工作队还是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以为他们只是走走过场,但没想到他们是真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大湾村党支部书记唐德辉笑着告诉记者,“在工作队的推动下,增设了大直径排水管,解决了群众的优质农田常年被水淹没的问题,大家感到很高兴、很满意。”
贺渝和周勇分别在区住建委、区林业局工作多年,在规划建设和庭院绿化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龙洞岩村的上古农耕体验园建设时,工作队经常到村里来进行指导,并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为村上协调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争取到了不少政策支持和帮扶,村里对此非常感激。
工作队的帮助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倾注了更多心血指导和帮助村里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金凤桃乡,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收集整理村情民意,把群众的意愿与政策相衔接,切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是工作队坚持的工作作风和方法。
走访座谈中,收集到关于农村危旧房整治、生态林建设、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后,工作队主动积极与区级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帮助解决了农房建设、生态林管护、困难群众就医诊疗、产业发展等问题,为龙洞岩村“上古农耕”建设和庭院绿化、黄阳村卫生室修建等项目争取了政策和资金帮扶。
拓展销售渠道 助力产业振兴
近年来,大湾镇以金凤村为核心,连同沿线的龙洞岩村、杉木村等3个村,连片打造“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金凤桃乡。金凤桃乡累计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1万余亩,栽植夏至糖桃、秋彤等十余种早中晚熟桃树12万余株,配套栽植苏翠一号、塔罗科血橙等时令水果7万余株。
今年5月底,桃子陆续成熟了。桃子成熟期比较短,如何帮助桃农销售桃子?工作队提早谋划,多渠道开展宣传,并参与挂牌设计、选果、包装、配送等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为供需两端牵线搭桥。最终,认领桃树500余棵,购买熟果10余万斤,实现收入约65万元。
“感谢工作队帮我们想办法。7月份天气比较热,我特别担心桃子集中上市会滞销,工作队真的帮了我们大忙了!”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路良敏说,工作队不仅仅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打开销路,有时候还要当“配送员”,开自己的车把桃子送货到观音桥、黄泥磅等地。
“只要能把桃子卖出去,这些都没什么的。”贺渝说,这一年深入接触下来,他发现金凤桃乡除了销路渠道局限外,还存在鲜果损耗较大、分选效率低、深加工欠缺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助力大湾镇把“金凤桃乡”这个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也是工作队当前正在思考的重点工作。
谈及这一年的工作,工作队队员们感悟良多。“不知不觉对这里就有了很深的感情。”马桃感叹说。周勇则笑着说:“我最真切的感受是,深入田间地头晒黑了,农民会更加信任我。”贺渝则表示:“每当帮助老百姓解决了问题,看着他们满意地点头微笑时,我就会觉得多辛苦都值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守牢防返贫底线,推进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培训,助力大湾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