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适老化公园益寿园内,渝北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在此进行“学习二十大 同做好市民”主题演出。
今年3月,双龙湖街道在这里建成全市首个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户外养老站。而这次演出,也是“阳光里”户外养老站中社区老年大学阳光课堂的一次汇报演出。
▲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老人们在益寿园内打乒乓,锻炼身体。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随着歌舞稍歇,记者在益寿园内走了一圈,实实在在了解“阳光里”户外养老站的功能、构造。
从益寿园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老树,大爷们在树下喝茶、聊天,度过愉快的悠闲时光。一看树边的指引牌,这是“老生常谈”故事汇。
在故事汇旁,有一小块区域铺满了鹅卵石,几位老人光脚走在上面,进行足底按摩,这是“老当益壮”健身区,不远处还有健身器材、乒乓球台。
再往里走,两条风雨长廊分别是“妙手生花”手工区和“快意人生”活动区。79岁老人雷文书刚在手工区学习了怎样纸折玫瑰花。她说,这个户外养老站开设起来后,自己几乎每天都来参加各类活动,越来越有成就感,精神头自然越发好了。
▲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建在老旧社区中的益寿园每天都吸引很多老人前来休闲。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公园里有一座假山,上有凉亭,风景独好,这里被辟出作为“雅俗共赏”文艺区,让热爱琴棋书画的老人在这清雅之地“高山流水会知音”。
在“延年益寿”体检区,双龙湖辖区一医院正在此提供义诊,几步开外还有一个固定的健康小屋,用来测量血压、健康咨询、免费体检等。
临近中午,走回益寿园中心,飘来阵阵饭菜香。原来,这是街道养老中央厨房给“津津有味”助餐区送餐来了。“上午来园子里耍了不想回家,干脆喊了个‘外卖’。”领到盒饭的老人简文明说,他上午来益寿园锻炼了身体,巧遇几位棋友,大家临时决定下午继续在此捉对厮杀。于是,老人们通过“暖房子”银龄之家工作人员向中央厨房订了餐,很快就拿到热腾腾的饭菜。
▲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老人们在适老化公园益寿园内做足底按摩。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这个功能丰富、充满乐趣的“阳光里”户外养老站因何而来?
双龙湖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其实,街道本有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各社区也有养老服务站,但由于老城区资源有限,站点面积不大,无法容纳太多的老人、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老人到哪儿去了?我们发现,他们还是最喜欢在户外活动,喜欢到公园去。既然如此,那老人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里,把养老站建进公园里。”
该负责人说,打造全市首个户外养老站,双龙湖街道有着现实需求,也有充分准备——双龙湖属老城区,老龄化率达24%,有着大量老年人聚居;近年来,街道利用辖区的公园、游园、城市边角地,进行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和老年文化氛围营造,系统策划建设了六个老年文化主题园,其中的益寿园占地约9300平方米,已完成提档升级。
于是,双龙湖街道将文化活动、助餐、体检、咨询等各项养老服务延伸到益寿园,在里面设置了“七区、一家、一室、一课堂”十个功能区。“七区”即“老生常谈”故事区、“老当益壮”健身区、“妙手生花”手工区、“快意人生”活动区、“雅俗共赏”文艺区、“津津有味”助餐区、“延年益寿”体检区;“一家”即“暖房子”银龄之家;“一室”即“老板凳工作室”;“一课堂”即社区老年大学阳光课堂。如此一来,把书画室搬到凉亭里、将歌舞课换到花草边。
街道为户外养老站起名为“阳光里”,希望老人们在享受服务时,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成为群众身边“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养老站”。
“阳光里”户外养老站建好后,双龙湖街道引入专业养老运营机构入驻,每周一到五上午9点到11点,天天有活动:周一故事汇,周二文体活动,周三健康活动,周四手工活动,周五公益活动。
▲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医生在益寿园内为老人们义诊。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此外,社区老年大学阳光课堂将户外课搬来这里,每天组织老年人晨练,每周一节柔力球和太极课。
记者留意到,功能区中的“暖房子”银龄之家还有“银行”功能。双龙湖街道民政与社会事务办主任刘文芩介绍,他们采用养老积分方式搭建互助养老平台和“暮龄友好”关系。老年人可在“暖房子”领取幸福存折,参加活动、组织活动、互帮互助都有积分。“简单的说,老年人来益寿园参加一次活动就能积2分,2分可兑换一盒抽纸。可以说是来就送积分、积分当钱花。”
记者了解到,双龙湖这个“阳光里”户外养老站开放一个月,每天已有上千位老人来此交流、锻炼、活动。
目前,双龙湖街道正在建设“福”“康”“安”“乐”“慈孝”等5个“阳光里”户外养老站,使养老活动空间由小变大、服务群体由少增多、活动内容从简单变丰富、养老服务从被动变主动,延伸养老服务触角,让老年人们感受到身边有服务、周边有站点、心里边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